本文针对车载无线充电三大致命问题进行讨论,这三个问题带来的困扰应该为消费者在选购汽车,特别是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汽车时,提供更好的参考。这三个问题就是无线充电的兼容性、效率以及危害。
一、无线充电技术的兼容性
世界上第一个无线充电标准,是在2012年由香港城市大学成立的WPC组织提出的,标准名称叫Qi,Qi标准后来得到了包括飞利浦、LG、诺基亚、东芝、微软、HTC在内的217家公司的加入。第一款符合Qi标准的无线充电手机是诺基亚Lumia810(诺基亚手机部门目前已卖给微软),当下最新的支持Qi标准的手机是苹果的Iphone X。
2015年,另两个无线充电组织A4WP和PMA宣布合并,成立由高通、三星、博通、Intel等公司主导的无线充电国际联盟Airfuel,他们发布了另一个无线充电国际标准,叫做rezence。这个标准也吸纳了当时的包括星巴克、Google、AT&T在内的150多家公司加入。
因此,世界上有了两个不同的无线充电国际标准,一个叫Qi,另一个叫rezence。值得一提的是,三星、HTC、星巴克、LG和高通这几家公司,在以上两个无线充电阵营都有加入。
主流的支持无线充电的电子消费品牌:
Qi:苹果、三星、索尼、华为、小米、松下、东芝、HTC、诺基亚、LG
Rezence:英特尔、三星、HTC、LG、高通
为什么要提到这两个复杂的无线充电技术标准呢?因为这两个无线充电标准互相不兼容,如果你的手机支持Qi,那么它肯定不支持rezence,反之亦然。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在无线充电座上把两个标准的技术都集成进去。
这就表明,不是所有支持无线充电的设备,都可以在任何一台搭载无线充电技术的车辆上进行充电的。选车的时候,一定要试一试这个无线充电能不能用。
虽然目前绝大部分主流手机品牌,都有假如Qi标准的阵营,因此汽车上的充电模块基本上都基于Qi标准来设计,但是不排除少部分手机或者移动设备如手表、平板,是用rezence标准的,请用户务必注意自己的设备。
二、无线充电技术的效率
车载无线充电真的适合给手机充电吗?按照目前的技术来看,答案是有存疑的。
首先是充电的效率问题,无线充电受限于技术的发展,目前还刚进入商业化不久,因此效率还比较差。很多企业号称能将无线充电的效率做到有线充电的90%,但实际表现很不稳定,因为除了无线充电本身的功率小以外,充电设备和底座还需要对齐,否则充电效率会大打折扣。
一台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背板上是有无线充电的线圈的,这个线圈受制于手机体积的大小,只能做成大约6-7cm直径的圆形。要满足Qi无线充电标准,这个手机背面的圆形线圈就必须对准无线充电座上面的圆形线圈,对的越准,充电越快。
我们日常使用无线充电时并没有刻意去对齐,是因为许多厂商通过磁铁让用户被动的把设备对齐了。
相信很多尝试过不用对齐的无线充电器的朋友会发现随意放置手机,隔了一段时间去看,有可能会发现充的极其慢,久而久之也懒得用无线充电了,改成了有线。
但是在车载无线充电上,这个问题很难解决。因为这个无线充电槽,为了适配市面上主流的所有手机,就必须做的比较大,那么相对较小的手机在充电槽里就会滑来滑去,影响了线圈的对准,降低了充电的效率。
三、无线充电的危害
大家都知道手机电池的衰减是根据充电的循环次数逐步增加的,也就是说一台新手机,即便使用年限很短,一旦使用频率很高,一直反复充电的话,电池的衰减是很快的。这也就是滴滴司机们一直要把用于接单的手机插上电源线才能使用的原因,他们的手机使用强度太高了。
Iphone的电池的设计使用强度,是500次循环衰减低于20%,这个500次循环,循环的标准是指电量用完算一次循环。按一般的手机使用情况来看,可能第一天上午用了50%,下午充到100%,晚上又用了30%,接着就充电睡觉,第二天早上又用了50%。
而对于手机来说,第一天实际上用了80%,到第二天早上刚用了20%的时候,一次循环就达到了,接下来就会开始第二次循环。
根据科技媒体ZDNET的跟踪调查发现,无线充电对于电池循环的次数,要远远大于有线充电,最后经过6个月的跟踪,被测试手机在无线充电下的循环速度要比有线充电快2.5倍左右。
这也许跟电池管理软件的逻辑有关,有线充电充满后,电源管理软件会把充电模式切换成单纯的供电模式,就跟笔记本电脑的原理一样,这样可以让电池得到休息。在早先的各种调查报告中也有结论指出,过多的充电或者把电池过度的使用,都对电池的寿命有危害。
也许遥远的未来,移动设备无时无刻都可以充上电,不再会有电池焦虑的烦恼,新能源车也可以通过地面向车内的电池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相信这些在有生之家还是可以实现的。但当下的无线充电技术,还远未达到成熟的地步。这也就是为了丰田第一个投资无线充电技术,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投入量产的原因。对于车载无线充电,我们还需要以谨慎的态度去接纳。